北京痤疮医院简介 http://m.39.net/news/a_9232863.html国际奥委会对苏联出兵阿富汗及莫斯科奥运会的态度
苏联出兵阿富汗后,与各国对苏联展开口诛笔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运动最高组织国际奥委会的沉默,国际奥委会之所以对苏联在阿*事行动一言不发,其根本原因是它严格恪守《奥林匹克宪章》的结果。
(一)国际奥委会并未谴责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行动
顾拜旦创建国际奥委会之处便再三强调它的完全独立性,不允许任何来自*治、经济或社会的因素对国际奥委会进行干涉,即国际奥委会的非*治化;这一原则被收录在《奥林匹克宪章》并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当选后宣誓的重要内容。战争是*治斗争的延续及最激烈形式,根据宪章精神,国际奥委会对交战双方应持*治中立态度;它可呼吁双方停战,使双方通过参加与奥林匹克主义及价值观一致的体育运动,增加双方的了解和友谊,达到消除战争而获得和平的目的;而不能站在任何*治立场上对交战的任何一方进行指责。如果国际奥委会谴责苏联出兵阿富汗,那么在客观事实上就是选择与苏联对立的*治立场对阿明*府或穆斯林游击队进行声援,这是严重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的行为。
奥林匹克运动的非*治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之初便确立的基本原则
(二)国际奥委会拒绝了美国关于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要求
美国自知苏联断不会受其抵制奥运会之威胁而从阿富汗撤*,却仍以此相要挟,其真实目的并非维护世界和平,而是不忿苏联举办奥运会,存心拆台而已。为扩大影响,美国使出浑身解数在全世界范围内呼吁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不但外交官四处奔走游说,就连拳王阿里也受总统卡特的委托,前往非洲各国,为抵制莫斯科奥运会造势。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倡议获得众多国家的支持后,美国仍不肯善罢甘休,为彻底扼杀莫斯科奥运会,美国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游说国际奥委会,妄图使国际奥委会撤销莫斯科举办奥运会的权利或延后第二十二界奥运会的举办日期直至遴选出新的举办城市;欧美等国还为此付诸实践,美国方面派出官员鼓动反苏且亲西方的科特迪瓦主动承办奥运会,加拿大*府表示如果奥运会的部分项目移到蒙特利尔举行,它愿帮助解决经费问题,美英等国也表示愿意提供奥运会部分项目的比赛场所。
面对巨大的抵制压力,国际奥委会仍不为所动,并援引《奥林匹克宪章》的相关内容对欧美等国关于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游说活动予以驳斥,并重申了早在2月20日(美国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的最后日期)即已做出的“本届奥运会仍按原计划在莫斯科举行”的决定;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亲自前往美国会见卡特总统,劝说其放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则成功说服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国的国家奥委会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奥林匹克宪章》规定“主办城市和该国的国家奥委会负责成立奥运会组委会,三方对组织和举办奥运会的承诺承担连带责任,如有违反《奥林匹克宪章》或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和指示,国际奥委会随时有权撤销三方组织奥运会的权利。”根据以上精神,莫斯科奥运会是由莫斯科市、莫斯科奥运会组委会、苏联奥委会组织和举办的,而非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苏联中央*府,将对战争策划者的仇恨宣泄在无辜的奥运会组织方及其呕心沥血筹办的奥运会上是毫无道理的愚蠢行为。美国见“引产”莫斯科奥运未果,便伙同其盟国筹组了所谓的“体育节”,让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在费城等地开展竞技比赛,妄图与同期举办的莫斯科奥运会分庭抗礼,美国此举无异于杀人鞭尸,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工作做到了极致。
西方国家讽刺莫斯科奥运会的漫画
(三)国际奥委会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为始终持反对态度
莫斯科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卸任,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接替其职,正式掌舵国际奥委会;两位奥林匹克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均旗帜鲜明地支持莫斯科奥运会如期举办,并同抵制活动展开坚决斗争。萨马兰奇离任后至今国际奥委会主席先后由雅克·罗格和托马斯·巴赫担任,面对年的抵制风波,雅克·罗格作为比利时体育代表团的团长,并未理会美国的抵制倡议,毅然率队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而当时的联邦德国击剑名将,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代表联邦德国运动员与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派系势力进行了激烈的公开辩论。时至今日托马斯·巴赫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遗憾地感慨道:“40年前一些国家对年莫斯科奥运会的抵制被证明是完全失败的,但是直到今天,一些人仍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运动员的真实声音没有被尊重和采纳,我非常失望。虽然我还能在国家(地区)奥委会的最后一次大会上发表演讲,但是已经没有人真的在听了,他们屈服于各方的*治压力,拒绝为体育运动的利益挺身而出……任何试图发起抵制活动的人都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抵制体育活动有百害而无一利……对莫斯科的抵制毫无效果。所有主要的参与者都承认了这一点。”
国际奥委会是由西方国家的社会精英们夯基添瓦而成的,历任主席均为欧美国家人士,其中不乏皇室贵族成员。国际奥委会在本质上是依照西方规则制度构建的国际性体育组织,其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西方思想理念及价值观在体育竞技层面的衍生品,在文化和情感上,它们几乎没有亲苏亲东方的可能。国际奥委会异常坚定地支持莫斯科奥运会而对于抵制活动却深恶痛绝,从侧面也反应了这样一个事实——莫斯科奥运会筹办方根本没有践踏《奥林匹克宪章》。
托马斯·巴赫自始至终反对西方国家当年的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活动
究竟是谁在莫斯科奥运会期间践踏了《奥林匹克宪章》
(一)践踏《奥林匹克宪章》的元凶——美国*府
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将年的夏季奥运会举办权授予美国的洛杉矶市。按照《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美国*府在洛杉矶参与奥运会主办城市遴选环节时便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承诺并保证美国和它的*府机构将遵守和尊重《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威机构——国际奥委会的一项主要职能便是“反对将体育运动和运动员滥用于任何*治和商业目的”,即奥运会的非*治化和非商业化;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奥运会非*治化之精神美国*府必须遵守。美国*府为迫使苏联从阿富汗撤*,不惜以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相要挟,孰料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无动于衷,美国*府恼羞成怒,伙同其盟友利用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舆论优势,将苏联包装成十恶不赦的侵略者;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给各国*府及其人民强行植入一种“苏联即邪恶”的思维定势。美国*府还动用包括*治、外交在内的一切手段,鼓动各国联合参与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活动,并授意各国*府对本国奥委会和运动员施压,迫使其放弃参加奥运会的计划。这种为满足自己的*治诉求,以抵制奥运会为筹码逼迫对方就范,干涉各国奥林匹克组织活动的行径是典型的将体育运动*治化的表现,也是美国*府践踏它曾经承诺遵守的《奥林匹克宪章》的铁证。
发起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元凶——美国总统里根,其抵制奥运会本质上是对勃列日涅夫的另一种形式宣战
(二)美国*府的帮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各国的国家奥委会
各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禁止本国奥委会派出运动员参赛,拒绝购买电视转播权及奥运彩票,拒绝发行奥运会纪念邮票,另谋他地同期举办体育赛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杀伤力最大抵制方式便是拒绝派出运动员参加参赛。选派运动员并上报名单至奥运会组委会是国家奥委会的职责,即是否选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决定权归国家奥委会。西方大多数国家参与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活动,但关于是否派出运动员参赛,各国奥委会的分歧很大,虽然欧美等主要国家的国家奥委会采取了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是否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但这些国家的奥委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来自*府的压力,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年2月19日写信给英国奥委会主席丹尼斯·福洛斯,明确要求英国运动员不要参加莫斯科奥运会。事实上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国家的国家奥委会(除英、法、意、西等少数国家外)大多屈从于*府的意志拒绝派出运动员参赛;它们明显的违反了《奥林匹克宪章》关于“国家奥委会应保持其自主性,抵制可能妨碍其遵守《奥株匹克宪章》的任何压力,包括但不限于*治、法律、宗教、经济上的压力”的规定。
各国奥委会配合本国*府以苏联出兵阿富汗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无形中将自己卷入*治风波,客观上造成了*治立场上选择站队于阿富汗反*府武装一方的事实,严重违反了奥林匹克运动非*治化的原则。此外,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原则是“参与原则”,具体是指通过参与奥林匹克运动达到增进了解,强化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的目的,即将“参与”作为前提,谋求和促进“和平”才是目的;而各国奥委会因苏联拒不从阿富汗撤*,无法消弭战争获得和平而拒绝参加莫斯科奥运会是典型的在和平的基础上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即“和平”是前提,“参与”是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派与顾拜旦“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的参与原则是不相符的。
美国奥委会也是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主力*,图为美国奥委会标志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待奥运会的双标逻辑
(一)美国在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侵略格林纳达
1.美国出兵格林纳达始末
格林纳达独立后,以埃利克·盖里为总理的统一工**府奉行亲西方和亲美的*策,引起了亲苏联和古巴的在野*“新宝石运动”的不满;年3月13日“新宝石运动”发动*变,推翻了盖里*府,成立了以莫里斯·毕晓普为总理的亲苏、古*府。苏联自此在美国的传统后院——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取得古巴、尼加拉瓜、格林纳达三个重要的立足点,依托三地的海空*基地,苏联和古巴可在加勒比海地区构成一个坚固的“红色铁三角”,进而威胁美国进出南美洲的海空交通线,并给其本土造成巨大的战略压力。美国有感时局危急,一方面给毕晓普*府施压,另一方面加紧谋划推翻格林纳达亲苏、古*权的行动。
毕晓普迫于压力,开始采取措施缓和与欧美国家的紧张关系,但其“右倾”*策引起了*府内部的亲苏、古强硬派的反对。年10月13日,亲苏、古的强硬派突然发动*变,将毕晓普软禁起来,19日将其处死,20日,格*方接管*权,成立了以*府*司令奥斯汀为首的“革命*事委员会”,格*权落入亲苏古的强硬派手中,格林纳达形势对美国愈发不利。
10月22日,担心格林纳达*变将引发本国革命的东加勒比组织各国联合召开会议,要求美国出兵格林纳达镇压亲苏、古强硬派*权;同时格林纳达国家元首英国女王的代行者——格林纳达总督,英国爵士保罗·斯昆也向巴巴多斯、美国、牙买加和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寻求支援;根据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的说法,毕晓普在被枪决前曾呼吁美国进行援助;美国顿觉师出有名,便再外加“出兵保护美国侨胞”这一借口,于10月25日凌晨,联合牙买加、多米尼克、巴巴多斯等6个加勒比国家,出动精锐部队,采用突然袭击手段,对格林纳达发动的海空联合入侵行动。处于绝对优势的联*进展十分顺利,28日便控制了全国的重要据点,30日便抓获了格*府首脑,11月2日,基本肃清残余抵抗力量。随后格林纳达总督组织了一个临时过渡*府,年12月3日,美国扶持的新国家*赢得国会大选,一个稳固的亲美亲西方的格林纳达就此成立。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示意图
2.各国对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反应
美国出兵格林纳后,世界舆论一片哗然,包括其盟友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纷纷发表谴责声明。苏联义愤填膺地指责道:“这是一个毫无掩饰的匪徒行为”,拉美国家认为这是“美国帝国主义干涉”的又一例证,尼加拉瓜在将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事行动定性为“侵略战争”,并向联合国安理会了有关议案,该议案在联大会议表决时获得多数赞成,美国惶恐之余被迫使其一票否决权阻止议案的通过,才使其免于被联合国认定为“侵略者”;但是联合国安理会还是通过一项决议,指出美国的*事行动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的”,并要求美国立即从格林纳达撤*。一向与美国沆瀣一气的英国在这次表决中投了弃权票,因为格林纳达是英联邦成员国,英国是其宗主国,美国并未听从英国*府劝告而执意出兵;法国对美国的入侵战争称之为“涉及国际法的令人吃惊的行动”,并在表决“美国侵略”案时和中、苏、加、德等国一道投了赞成票。
反应美国盟友因其入侵格林纳达而站在它的对立面的漫画
3.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性质上相较苏联出兵阿富汗更为恶劣
(1)抛开《联合国宪章》而论,苏联出兵阿富汗的法理性较为充足
根据《联合国宪章》判定美国出兵格林纳达和苏联出兵阿富汗的行径均是侵略战争无疑;因为宪章规定,一国仅在其遭遇外部入侵时才可以邀请他国出兵援助,一国内部的*事及*治斗争属于内*范畴,他国不得干涉。但这一原则并非万能且永恒公正的(韩国邀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朝鲜半岛内*被联合国以授权的形式合法化,中国 应邀出兵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朝鲜却被联合国定义为侵略韩国的战争),故在一国邀请他国出兵干涉本国内*的前提下定义出兵国是否为侵略者,并不能简单地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生搬硬套,需适当地结合现实状况予以分析。
莫斯科奥运会前夕,阿富汗发生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及一次在苏*操控下的“假*变”,历经三届*府。塔拉基*府时期元首塔拉基及三号人物阿明均明确要求苏联出兵协助阿*府镇压游击队,但莫斯科方面并未理会;第一次*变后苏联要求阿明*府邀请苏*出兵镇压游击队,被阿明拒绝;苏联出兵消灭阿明*府后,扶持了卡尔迈勒*府,并伪造了卡尔迈勒发动*变推翻阿明*府的假象,且留驻阿富汗弹压反对派武装均是受原阿富汗*府的二号人物流亡在外的卡尔迈勒之邀;抛开并非万能且永恒公正的《联合国宪章》,苏联出兵阿富汗并非侵略战争在事实和法理的逻辑上都可自圆其说。
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出兵阿富汗是阿富汗两届*府三位首要领导人邀请的结果,图为驻阿苏*
(2)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侵略性质几乎辩无可辩
美国出兵格林纳达有三条理由,一是保护美侨;二是保护格林纳达总督;三是应格林纳达总督、前总理及东加勒比国家组织的邀请。受第三国(即东加勒比组织的国家)之邀出兵并不能为其侵略行动正名,美国用以欺骗国际舆论且勉强能站得住脚的理由当属格林纳达前总理毕晓普和总督保罗·斯昆的求援。不过毕晓普向美国求援只是国务卿舒尔茨的一家之言,其真实性存疑;国内记录美国出兵格林纳达的文献资料中关于美国出兵理由的阐述,大多仅载明“保护美侨”和“东加勒比组织的邀请”,至于美国宣扬的“应格林纳达前总理和总督之邀(尤其是前者)”鲜有收录。而且根据舒尔茨的原话可知,毕晓普并没有明确要求美国出兵。而总督保罗·斯昆也只是在给巴巴多斯总理的秘密求援信中请求对方组建维和部队,并将其寻求帮助的愿望转达给美国、牙买加及东加勒比国家组织,同样没有明确要求美国及其他国家出兵;撒切尔夫人警告美国不要出兵格林纳达时说道:“英女王在该国的代表(即格林纳达总督)已经对一名英国*官表示,如果出现*事干预行动,他可能会被杀”。由此可知,被*变者软禁的总督保罗·斯昆希望从美国那里得到的援助并非粗暴地出兵“助剿”*变者,而是较为温和的*治援助和维和援助。如此一来,美国几乎没有受邀出兵合法性。
此外,格林纳达是英联邦成员国,它的国家元首是英国女王,女王的首相撒切尔夫人对美国出兵持反对态度,里根总统的一意孤行使他俩这对“*治伴侣”一度反目成仇。虽然英国女王对国内外具体*事的态度不一定与英国*府相同,但是作为“虚位元首”的女王从未违拗英国*府的*策和律令,但凡*府提交的需要她签字用玺的文件或条约,女王均不问缘由,悉数予以“恩准”。如此,英国*府的态度即等同于女王的意志,美国不理会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英国*府的警告,执意出兵格林纳达在法理上也是对英国女王冒犯及对其名义治下领土的侵略。战后,美国强迫格*府取消*队,硬生生从英国手中夺得对格林纳达的防务权,将这个加勒比海的小岛国纳为其*事附庸,至今美*仍在格驻扎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
被誉为“*治伴侣”的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曾因美国执意出兵格林纳达一度反目成仇
(二)同样的侵略战争,不一样的奥运态度
美国入侵格林纳达遭遇了比苏联入侵阿富汗更为猛烈的舆论谴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甚至连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等均毫不留情地指斥其无耻行径。但在九个月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上那些曾经以苏联入侵阿富汗破坏世界和平,践踏奥林匹克精神为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国家(除伊朗、阿尔巴尼亚外)却集体对美国的侵略战争“失忆”了,毅然派遣出代表团参加了由入侵格林纳达的战争刽子手主办体育盛会,而无任何抵制措施,哪怕是象征性的喊喊口号。在同样的环境下,它们对奥运会的态度被骨子里的*治利益基因用双标逻辑给重新定义了,也最终成就了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盛况,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派出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有个,远远超过了以往各届奥运会的规模。洛杉矶奥运会的盛况空前相对于四年前冷冷请的莫斯科奥运会而言是难以愈合的创伤与洗刷不尽的耻辱,而这一切似乎与穷兵黩武的苏联*府并无太大的关系,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些面对同样的侵略战争,却报以不同的奥运会参与态度的双标国家。
抵制洛杉矶奥运会的国家仅有16个,还有3个国家因其他原因未参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未以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为由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也是洛杉矶奥运会盛况空前的重要原因;苏联奥委会选用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借口,即在美国有人正在煽动沙文主义情绪,进行歇斯底里的反苏活动,其运动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个看似不甚高明的借口使苏联*府及其国家奥委会在不违背体育运动非*治化的原则下,报了当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一箭之仇。
座无虚席的年洛杉矶奥运会
(三)九十年代后西方国家在奥运会前后的斑斑劣迹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东西方集团持续了四十多年的高强度对抗宣告结束,往后历届奥运会再也没有出现类似八十年代的大规模抵制浪潮。年“奥林匹克休战”正式进入联合国程序,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神圣休战”,终于再获新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和平之光似乎更加绚丽。不过危机从未消弭,因为奉行双标逻辑西方国家的一直为其提供滋生的沃土,奥运会*治化的耻辱非但没有被洗刷,反而被进一步强化了。
年4月7日至6月中旬,即《奥运休战协议》通过的六个月后,距刚刚结束的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仅一月有余,比利时及法国直接或间接地便谋划并参与了骇人听闻的“卢旺达大屠杀”;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以“保卫人权”为名干涉南联盟内*,并对其展开为期78天的狂轰滥炸,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在一年后心安理得地派遣象征和平的运动员代表团参加悉尼奥运会;年美国*府签署了联合国关于在雅典奥运会期间休战的决议,但美国国务院在次年雅典奥运会前夕却表示,驻伊美*不会在奥运期间停止*事行动,也不会因为奥运休战传统及美*府签署有关决议而“束缚手脚”,美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前总统老布什甚至直接拒绝参加在雅典奥运会期间举行的“奥运停战协定”签名仪式。
年8月8日,美国甚至鼓动格鲁吉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向南奥塞梯发起*事进攻;年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府宣布不会在奥运会期间停止在阿富汗的*事行动;事实上,自年起至年东京奥运会前后,美英在历届奥运会期间都没有停止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的*事行动;美*甚至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连续对塔利班武装发动空袭;美国拜登*府在年5月公开叫嚣着要抵制年北京冬奥会,并扬言要和其盟友商议对北京冬奥会采取“共同行动”,理由还是当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前它们密谋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那套说辞,即主办国*府涉嫌侵犯人权。
美国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连续对塔利班武装发动空袭
莫斯科奥运会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践踏《奥林匹克宪章》的“实践”方面做出了“努力”,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霸权做派比之苏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又屡屡逃过正义的判罚。它们筹办和参加的奥运会并不比莫斯科奥运会纯粹和干净,但仍大获成功,原因何在?无非是它们制定并掌握着世界规则及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只是可惜了莫斯科奥运会,以洛杉矶奥运会的举办背景作比,它绝对是史上最无辜的,受体育运动*治化荼*最深的一届奥运会。西方国家推动奥运会*治化的根本目的是为其国家利益服务,也是利益规则高于以运动为载体的精神规则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将奥林匹克精神及其规则置于其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只不过西方国家令人作呕的是当它们肆意践踏奥林匹克规则的同时却恬不知耻地要求他国恪守,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圣人的眼光衡量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双标逻辑,更是它们干涉别国内*,打压异己之惯用伎俩的价值观基础。
讽刺美国双标逻辑的漫画
题外话
年中国奥委会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却参加了年的莫斯科奥运会,是否有违《奥林匹克宪章》呢?奥林匹克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超国家和民族界线的国际主义精神,任何一个国际主义者都应该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集大成者,爱国主义是国际主义的基础,没有脱离爱国主义精神的国际主义。第二国际和共产国际活动期间都倡导国际主义至上原则,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抛出“全人类的利益高于某一国的国家利益”的观点亦是如此,最终的历史实践证明,抛开爱国主义谈国际主义都是极为失败的。
上世纪六十年开始中苏开始交恶,边境冲突时常发生,苏联为围堵中国,积极和印度、越南交好,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和老挝,并出兵占领阿富汗,构建了一个近乎完整的“C”型包围圈,将中国卡在其中,苏联还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大有南下鲸吞神州之势,新中国面临着自建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在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难关头,我们千里迢迢奔赴莫斯科与苏联及其人民共筑国际友谊高谈国际主义精神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事实上最有理由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国家仅中国、巴基斯坦、伊朗而已,因为苏联出兵阿富汗严重威胁上述三国的国家安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中国虽予以强烈谴责,但仍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根本原因在于爱国主义的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要求——国家安全得到了保证,不受其威胁,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追求国际主义精神,致力于天下大同!(完)
中国代表团参加洛杉矶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