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一个设计网站上看过英国设计师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的作品,标题就是“不正经的发明”,譬如他发明个硕大的红色和蓝色带管道的听筒,扣在脑袋上,像个外星人,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从左耳朵听到右耳朵的声音,右耳听左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再譬如为了硕大的鼻子控制笔,套在鼻子上,为了解决泡澡时手太湿还要玩手机,用匹诺曹的鼻子就可以搞定了。
这样奇葩的设计太多了,他几乎每天都要用画笔留下稀奇古怪的发明创意,有出版社找他出了一本发明创意集《VariationsonNormal》,脑洞大开。
自动升降梯
家庭连体雨衣
离心式吹干头发的机器
在中国,这样的“创意”如果是幼儿级别的天马行空想象,会得到鼓掌称赞,但如果是设计师的话,就要网民一团“恶搞,脑洞打开讽刺娱乐一下了,我们对“发明”的首要印象就是实用。
后来看了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的两个比较出名的发明,虽然依旧是有点荒诞风格,却让人收起笑脸,仔细端详起这些作品,竟然意味深长。
一个是“回家真好定位鞋”,在鞋上装上GPS定位,在电脑上输入地址,鞋上的指示灯会指引你往哪个方向走,再也不怕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说这个灵感来自《绿野仙踪》。
另一个是一款系列手表雕塑,时针和分针上分别设立人和物,人和人,随着时间的流动,会有一刻重合和暂时的分离。就像这个人「静坐的人」,只有在十二点才能坐到座椅上,浓郁的哲学味道。
英国导演为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拍摄了个人短片《TheReinventionofNormal》,从小就喜欢奇思妙想他,天天在家中捣鼓自己的小发明,说起小时候充满了幸福和成就感。年迈的父母谈起他小时候,妈妈说有时候感觉像个疯子,爸爸则撅嘴表示不同意,抢过话说:那是想象力!
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说在小时候,就喜欢做手工,边观察边思考很多,作为小孩,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与众不同,但他觉得小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在那里,只是没有表达的出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深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马赛厄斯·德普克和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著写的《爱、金钱和孩子》一书中,提出这样一则全球范围的测试数据:社会学家对各个国家的世界价值观调查中,中国90%的人把勤奋放在最重要的价值观上,只有23%的中国人认为想象力很重要,而北欧国家如瑞典、挪威的比例在50-60%之间。
其实,现代中国家长已经越来越多人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小报上思维创意课程,但一旦走上义务教育考试大潮中,想象力就要退居后位。就像培养出两个女儿成为哈佛高材生的妈妈蔡美儿所说:“中国父母相信他们知道什么对孩子最有利,因此会忽视孩子的欲望和偏好。”
另一方面,中国家庭教育以侵入性的权威型教养方式为主,能增强个人成功的驱动力,但同时也阻碍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毕加索问了一个非常深远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我们长大后依然是。”,再回头看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作为设计师,依然保持着孩子般好奇的眼睛,只是更有策略去保护每日新鲜出炉的创意,也许想象力也需要引导,寻找出口,才越产越足。
在他写给全世界小朋友的书籍《小小发明家手册》里找到了他的网站,登陆进入像皮皮鲁进入了魔方大厦,全部是6-12岁孩子的发明画作,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从中选取一些,团队就真的让它们成为真实的发明。
例如这位11岁女孩在非洲穿着校服和靴子很热,她发明了鞋底通风系统,每走一步都变得舒适。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就照着画纸制作出来一双奇艺的鞋子。
中国的家长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任何发明创作的过程,其中一定包含了之前无数次看似可笑荒谬的创意尝试,没有越来越丰富的想象力,和越来越多次的尝试,就不可能有人类科技革命性的中国四大发明。
我们注重培养孩子思维逻辑的升级与连贯,但很少注意思维纵向发展的空间,儿童时期被家长遏制在大量“不许”规则,“有用”的限制范围里。但其实打破常规才是新知的开始。
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真的像个“想象力”发动机,每天早上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在本子上至少画一个创意,他非常认真的说:“在想象力消失前,尽我所能!”。
年,他在几个城市召集多名儿童,让他们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创意点子,而后召集当地设计师和创客,帮助孩子们把作品变为真实作品。
因为活动做得超乎想象的好,他自己也从孩子们身上吸收了天然的想象力,他就做了这个网站向全世界征集孩子的创意作品。在与孩子的磨合中,他发现只需要一些专业的创意引导,孩子会获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他为孩子们写了一本书《小小发明家手册》,从画出想法,到解决遇到的问题,发明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而枯燥,孩子长期思想枷锁下的解脱的方式。威尔科克斯说:“发明是帮助人们的一种方式”,“想出新发明的方法很多,最大的挑战是找到解决的办法”。
从成人角度来看这本书,会惊喜的发现同样是一本产品设计流程工具书,或者说如何解决问题的社科书,包含了流行的「用户思维」、「视觉化思考」、「交互思维」等等先进的设计理念。
但这些都是成人世界的法则和工具,威尔科克斯用图画一步步引导孩子们开放想象力,可绝不会提到市场产品,而是发明创造的设计理念,让小孩从中意识到他在做一件大事情,可以帮助到无数人的事情。
很多孩子提到“发明”就想到火箭高端科学实验,威尔科克斯强调的是日常想象力更重要,首先解决自己的一个小满足:例如我想踢足球,还很渴,想喝奶昔,就可以考虑做个「足球奶昔制造器」......
更大的责任感来自“自利他主义”,这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些帮助,消防员离火很近非常热、芭蕾舞者脚指头很酸痛、足球运动员的袜子总是往下滑、爸爸伏案工作总是腰酸背痛.....“每个人都需要帮助”提高同理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事物的本质,才可以发挥更大的想象,日常用品存在是理所应当,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但很少有人再去思考和观察他的功能和构造,如果把平凡当做不平凡去观察,就能找到可以入手的机会,“改造”也是一种新型创作能力......
多米尼克威尔科克斯的这本手册的评价,很多人说本来是给孩子买的书,结果自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竟然从奇思妙想中获取了现实生活、学习、工作的诸多启发,脑洞开阔多了。
这样说来,这就不是仅仅是一本有关支持孩子做小小发明家的指导书,而是一本启发思维的书,重获想象力的一种方法,而本质是接近孩子时期的自由和幻想。对孩子,对自己,在想象力消失前,尽其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