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国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人皆应学习何塞奥尔多
TUhjnbcbe - 2023/3/22 19:25:00

昨晚睡前得知奥尔多退役的消息,心中还在期望,第二天一觉醒来成为谣言。但各大媒体已确认此消息属实,同时也看到这位老国王喜得爱子的新闻。36岁的奥尔多在产房戴着口罩,额头的皱纹与眼中泪光清晰可见,没有赛场上的凶悍专注,刀疤脸显得格外慈祥。我猜,他想多陪伴陪伴妻儿,应是退役的一大原因,另一个则是重夺冠*希望渺茫。前段时间在UFC输给布拉德梅利后,布拉德梅利在接受采访时爆料,奥尔多对他说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起初我还不以为意,认为只是奥尔多一时的沮丧之言,毕竟宣告退役又复出的情况在这项运动中屡见不鲜。奥尔多或许冲击冠*受阻,其实力仍然属于顶尖行列。与站立高手桑德哈根、TJ·迪拉肖来一场高水平对决,或与前冠*科鲁兹完成情怀之战,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过既然这位羽量级历史最佳,又在雏量级冲击过冠*的传奇人物选择了退役,想要更多分担家庭责任,我们都应送上诚挚的感谢和祝福。

奥尔多算是我看比赛知晓的最早一批选手,当年MMA在中国还没什么名声,大众只听说过“嘴炮”康纳时,我在国内电视节目中看到他的比赛和纪录片。当时不由得在想“嘴炮”康纳能开场KO此人,究竟是实力还是运气,若有二番战将会如何。论风格,奥尔多属于我比较喜欢的一类。没有什么新奇花哨的动作,就是规规矩矩的泰式抱架,配之硬朗的拳腿组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甚至固执地认为,运动员就该如此训练、打比赛。虽然之后看比赛多了,自己也练得更多,想法和心境都有改变。然而,回过头再去看奥尔多,我坚持认为这位在巴西MMA界享有崇高地位的大哥,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如果要我说练习格斗的重中之重,那一定会选基本功。其中包括最基本的身体素质要求,除了力量、速度、体能、协调性、柔韧等要素,降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板块。尚可理解“松鼠”埃德加、“黑龙”阿迪桑亚这类顶级选手为了保持机动性和灵活性最优化而放弃体重优势。诸如有“冰岛天才”之誉的冈纳·尼尔森、“金童”沙巴赞、达伦·提尔等天赋出众的选手却在减重一事上有很多毛病。要么执着于没有发挥速度优势的情况下,靠自然体重打比赛,倘若对上有排名的高手,自然难逃一连串败绩。要么频频超重,不仅给对手和赛事方添麻烦,还会令自己的收入和名誉受损。减重过程着实非常难受,我作为一个业余练习者尝试过脱水、节制饮食等手段,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有明显反应。专业选手经历的苦楚,肯定是我无法亲身体会的。但为了赢得比赛,就要做好针对性调整。如果不愿大幅降重,那自己日常技术打磨和战术安排上,一定要想明白是否需要改进。不能指望短期内升重后,凭自己的打击力量和抗击打,在与更大块头的选手对抗时还能不吃亏。或者需要降更多体重时,自己能否顺利过称,以及之后身体能否得以如愿恢复。在这些方面,奥尔多和他的团队都做得非常到位。他甚至还影响了好友安乔司,安乔司也听从其建议,顺利减重,回到体格更适宜的轻量级。

很多时候,观众、乃至一些教练会更在乎身体先天条件。如果能有长出身高十多、二十厘米的臂展、钛合金下巴、远超一般人范畴的肌肉密度或骨密度,或能忍耐大幅降重的身体,那绝对是老天赏饭吃。身高cm,臂展cm的奥尔多在雏量级都算不上多优秀,抛开其极强的硬度,能在羽量级保持十年不败,就不得不提其十分扎实耐用的技术。虽然巴西选手大多有自幼学习柔术的经历,黑带一抓一大把,但能在大赛上获得好成绩的仍是少数。年轻的奥尔多于年,在由IBJJF运营的世界巴西柔术锦标赛上获得蓝带组64公斤铜牌;于年获得巴西国家柔术锦标赛的紫带组64公斤金牌,于年获得奥林匹克柔术联盟锦标赛的棕带组64公斤金牌。加之从小练习巴西战舞所锻炼出的协调性,配合日后巴西式摔跤黑带的功底。何塞·奥尔多的防摔和缠斗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不过他更喜欢用打击技术一教高下。虽有众多高手想将其拖入地面,却总是被经典靠笼网防摔+膝盾无情阻拦。得益于无惧陷入缠斗,奥尔多的泰拳也较为原汁原味,将八体之技的刚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内围膝、肘,还是正面硬拼拳腿,他都难得退让。且比拼过程十分有耐心,很少陷入盲目拼拳的情况。奥尔多最知名的技术莫过于地狱般的低扫,这一招在WEC时期已大放光彩,中招者的腿部无不在第二天呈现可怕的紫黑色。比起盖奇容易被后手迎击,巴博萨只敢在外围游击,奥尔多做到了近距砍扫和远程低扫随意组合互换,敢于这样做,也是因为同期选手没有人能抓住其中的技术漏洞。换言之,可以认为奥尔多的总体技术超过了同期一众好手。

不过长期硬碰硬的作战对身体损害很大,再加上大力低扫、砍扫、飞膝等技术又比较消耗体能,如果要一直保持高强度的组合频率,就算是机器也会垮。因此奥尔多在中后期,开始对于扫踢、膝击的弹药量有明显限制,尽可能保证有的放矢。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拳法进攻上。这也为康纳得以抓住其前进时挥拳的空档,以及霍洛威两次靠高密度拳法打乱其节奏埋下伏笔。

讲到这里,或许你认为这个从WEC赛事便开始卫冕冠*头衔,每当取得胜利后,热情回应巴西观众的穷小子逆袭故事到此为止。事实上,这恰恰是最令我佩服他的伊始。在输给霍洛威后,奥尔多一改往昔只针对头部击打的习惯,对于对手躯干也开始瞄准轰炸,拳法变得更加立体多变。能强势终结势头正猛的莫伊卡诺和斯蒂芬斯,就是这种战术尝到甜头的最好证明。尽管之后又被“大帝”沃尔卡诺夫斯基的低扫+顶笼控制技术磨点消耗,身体能力已然下滑的奥尔多在羽量级仍然算是前五精英。当他选择降重的消息一出,我固然敬佩其勇气,但也十分怀疑其状态。

除了抗击打能力随着时间推移而遭到不可逆削弱,奥尔多后期最大的问题在于体能。他在格斗之夜,对阵莫伊卡诺那场便拒绝领衔五回合头条主赛。原因是他的教练团队不希望他再打五回合比赛。既然身体出了问题,若是再降到雏量级,原本已不富裕的体能又该如何得到保障?还好雏量级首战是三回合比赛,对手马龙·莫拉斯暴击出色,体能分配不均的特点已众所周知。奥尔多整场下来的思路相当明确:尽可能抬高抱架,做好防御的同时力求与对手一换一。莫拉斯也成功上当,眼看不能立刻KO,便越打越心急,三回合几乎都是轮番对轰。虽然最后奥尔多以争议性较大的分歧判定输掉比赛,但出彩的首战表现获得了外界一致好评。之后又与彼得·严争夺空缺的雏量级冠*头衔。从这一场开始,奥尔多的躯干打击倾向愈加明显,前手一到两下击腹勾拳+后手摆拳,前手击腹勾拳+前手摆拳+后手击腹,时不时再穿插几发势大力沉的扫踢来立体重创对手。看比赛直播时,这般不要命的攻势让我感觉,奥尔多貌似做好破釜沉舟的打算。如果不能将彼得·严终结,自己则没有机会赢。奈何严不仅十分抗揍,还特别善于阅读对手的动作和进攻意图。比赛中后期严不仅靠设陷阱,利用奥尔多击腹和击头之间较大的间隙来完成反击。中后期频频使用的正蹬也牢牢掌控了攻击距离,奥尔多几次上压均被击退,同时又耗费大量体力。到第五回合,气力枯竭的奥尔多无力再战,被按在地上打了很久才被裁判宣告终结。

与严的一战以失利收场,促使奥尔多更加系统地学习拳击。他选择在巴西海*拳击系统训练,拳法精准度、距离感和回防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之后的比赛整体战术仍然是以重击为主,力求在一拳换一拳中重创对手。面对硬度极高的马龙·维拉,奥尔多在重击打不出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拿出老本行柔术,第三回合挂小书包颇令人惊艳。与从未被终结过的硬汉穆尼奥兹的对决中,明显领先的打击数赢得满堂喝彩。干脆且频繁的击腹拳让DC感到意外,追问他为何热衷用这招。对阵享有“MMA界最好刺拳”之名的冯特是五回合头条主赛,赛前宣布定档时我还隐隐担忧:倘若冯特持续控制好距离,那么奥尔多基本成了活靶子,能否坚持到判定都是难题。但这场比赛奥尔多展示出了惊人的耐心和韧性,这场精彩的对决也为观众呈现两种极致的打击风格:冯特连绵不绝的刺拳和后手直拳非常快,奥尔多则做好防御,顶着对方火力不停前压逼近,到合适距离用炸裂而决绝的重拳让冯特逐渐难以招架。在雏量级短短两年时间,为我们展现出这位前羽量级冠*褪去光环的一面:老将从被人看衰,又一步步夺回排名,这位出身巴西贫民窟,一路过关斩将的传奇永远选择用实力说话。

如果与其他老将对比,便能发现奥尔多的可贵之处:除去常年累月积攒的扎实功底,更难得的是还能主动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技术、战术的布置。奥尔多在惨败后也曾泪流满面,过后却又能及时总结,并从对手身上吸取教训。放眼MMA界,即使成就如“蜘蛛”席尔瓦,在反应、速度和硬度滑坡严重的情况下,坚持用已不适合自己的躲闪+桥手格挡+反击的老套路。即便格斗智商高如多米尼克·科鲁兹,这么多年下来,大幅度下潜摇闪容易被迎击的弱点仍然存在,甚至还被提前预判。抗击打强如康迪特、弗格森,也有被追击得无所适从的一天。只有奥尔多可以说是在与自我意识作斗争,不停走出训练系统的舒适区。这些东西看上去容易,一旦真习惯了,就算内心在自我提醒,身体也不能如愿做出反应。否则洛克霍德、钱德勒就不会掉手,凯文·霍兰德在地面中就不会主动送背,琼斯的手指也不会老是插进对方眼里。

尽管奥尔多没能实现两个级别冠*梦,但能靠自己的拼搏走出贫民窟,为家人们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给当地贫穷的孩子们提供免费课程。他的生活已然胜利。国王已退位归隐,关于疤脸煞星的威名,必将永远在MMA界、和巴西人民之间传唱。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人皆应学习何塞奥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