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国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简单的艺术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三种美好
TUhjnbcbe - 2023/5/7 21:43:00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从表面看,北大数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就是一个普通人。他右手握着一瓶矿泉水,左手提着一袋馒头,和凡夫俗子没有区别。

可他是天才中的天才,获奖无数,哈佛大学为了他,打破校规,抛出橄榄枝,但他选择留在北大。网友戏称,人家吃馒头智商都那么高,我等凡夫俗子是吃得太好了。

其实,像韦东奕这样的天才,是不注重物质生活的,他更喜欢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当然,我们普通人没有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也可以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法国著名随笔作家多米尼克·洛罗在《简单的艺术》中,认为简单就是美。

作者多米尼克·洛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旅居日本,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六年。这本书是作者在日本旅居期间记录下来的随笔。

作者对日本禅宗非常入迷,于是,她将自己的经历和生活方式记录下来,最后整理成《简单的艺术》,表达了她对简单生活的价值理念。

简单生活并不是吃饭、睡觉和消磨时间,而是在物质生活上一切从简,让自己的内心不被物质所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追求精神上的充实。

简单生活就是生活以简朴为美,心灵以纯净为美,处世以超然为美。

生活以简朴为美

简朴生活体现的是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年,杨绛将自己和钱钟书的全部稿酬和版税都捐给清华大学,成立了“好读书”奖学金,以此鼓励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

至今,奖学金基金已经累计达到两千多万元。而杨绛住的三里河寓所,是从年搬进去的。房间里的家具都是旧的,地板是水泥地板,沙发是老式沙发罩着布套。

清华大学多次提出给杨绛装修房屋,都被她拒绝了。她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物质上没有过多要求,整天与书为伴,在精神上非常充实。

其实,人要维持生活,并不需要太多的物品。有时候,我们买东西并不是真正需要,而是看见别人买,自己也买,买回去后,又几乎不用。

有些人对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将自己的身份、形象和物品绑在一起。他们认为自己拥有的物品越富足,就越快乐,就越美。

占有物品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不久之后,又会产生占有物品的欲望,而精神上的快乐才是持久的。

美是体现在细节、秩序和洁净中。再普通的房间,每天打理得井井有条,也会让人慰藉;再豪华的房间,天天杂乱无章,也会让人厌倦。

对于无用的东西,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扔掉。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浪费,其实不是。浪费是扔掉有用的东西,用不上的东西留着,才是浪费。因为浪费储存空间,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清理。

内心以纯净为美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幸的事,逃避和拒绝都不是解决的办法,做最坏的心里预期,微笑面对生活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坦然接受不幸的到来,不要试图去拒绝接受,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要去发现美好和慰藉。”

书中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日本妇女得了一种病,随时都有可能住院。在二十年的时间,她每晚都会把第二天的饭做好,把衣服熨烫平整、叠整齐,把自己的小旅行袋放到玄关处,所有家务都做完后,她才上床睡觉。

她每天都做好住院的准备,尽量给家人减轻负担,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做好最坏的打算,不慌张、不畏惧,从容面对。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一成不变的,即使是烦恼和不幸也会过去。我们既不活在过去,也不活在未来,而是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就是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哪怕是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这些家务事也值得专注。

禅宗就教导人们,通过做家务来净化自身。对一名僧侣来说,每天除了冥想,家务、清扫、园艺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活在当下意味着欣赏一切,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到尽善尽美,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去寻找乐趣。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和人交往才能生活下去,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孤独的。但是,一个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也是一个空虚人。

有些人无法忍受孤独,一个人独处时百无聊赖。一个自己都不喜欢和自己相处的人,又如何与别人相处?

独自生活是一门值得我们学习和培养的艺术。一个人读书,一个人下厨,一个人给花浇水,学会孤独时能将生活得有滋有味,也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享受孤独的时候,正是提升自我的时刻。独处时,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就是最充实的生活。

“玉不雕,不成器。”每个人就像一块璞玉,只有不断打磨自己,才会让心灵愈发纯净美好。

处世以超然物外为美

超然物外是指有智慧地掌握时间、金钱、所有物的尺度,不把金钱、权利、名声当作幸福的指标,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当然,超然物外不是什么都不占有。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活下去,什么都不占有也不可能,否则我们就要依赖他人。超然物外也不是要节衣素食,过捉襟见肘的日子。

但是,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幸福的指标,人就成为物质的奴隶,不仅得不到满足,还会限制自身的发展,埋没自身的潜能。

“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超然物外。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南省三次推选袁隆平为院士,但是,他三次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抱怨,他认为是自己的水平还不够,搞科研不是为了评选院士。

后来,他不断攻克难关,成绩显著,国家奖励他别墅,他却用来改成实验室。他衣着简朴,50元的衬衣穿在身上,依然精神焕发。

正是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使袁隆平有真性情、真兴趣,在科研上不断突破,取得成就。

做到超然物外并不容易,人性中的贪婪、占有欲和自我都会带来痛苦。

德国哲学家弗罗姆说过:端详一朵花,就是以“存在”的方式生活;将它摘下,就是以“拥有”的方式生活。

这就是对超然物外最好的解释。对于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去感知、去体会,去丰富自己的内在感受,而不是将东西据为己有。

人活着,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维持生活,但并不是物质条件越好就越幸福。《简单生活》写到:生活的幸福取决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追求物质的人,总是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无法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而安贫乐道的人,虽然生活简单,但是有自己的信念准则,有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反而忘记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幸福并不是要拥有多少东西,而是简朴的生活、纯净的心灵、超然物外的心态。

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斯提尔波说:“相信自己很幸福的人就是幸福的,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在我自己身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简单的艺术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三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