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卷福用自己的发际线告诉你脱还是不脱,
TUhjnbcbe - 2024/10/25 16:21:00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https://m.39.net/pf/a_4687762.html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里说:“男人过了四十,就要做有把握的事。”这句话用在英国男人身上,恐怕就成了:英国男人过了三十,最有把握的的事就是脱发。

你看英国王室家族男士们的头顶,就能明白脱发真的是英国男人永远的痛,威廉王子今年才36岁,发际线是这样的:

爹秃秃一窝啊

他的弟弟哈里王子也没有好到哪去,比威廉小两岁,现在的顶上也逐渐开始有点光亮了:

可怜的头顶

不仅是英国皇室家族是如此,英国各位帅哥也是过了30就开始培养起绅士气质的发际线,不信你们看看下面这几位:

曾经的小鲜肉,如今的秃大叔

这里面岁数最大的汤姆·费尔顿当时还不到30岁啊,这再发展几年还真要赶上威廉王子了。所以英国男人在KTV都唱:“男人秃吧不是罪”?最近,受到中国广大精英阶层女性青睐的“卷福”也拍了一部展示英国男人发际线的电视电影,叫做《脱发:无力之战》,哦不对,说错了,是《脱欧:无理之战》。

在电影中,卷福的发际线是这样的:

看头型是葛优?

这还能为什么,因为你秃了呗。

言归正传,《脱欧:无理之战》(Brexit:TheUncivilWar)是英国电视4台年就“英国脱欧”这个全球热门的政治事件而拍摄的一部电视电影。我们人见人爱的“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片中饰演英国著名政治运动领袖,同时也脱欧的政治推手多明尼克·卡明斯。该片主要是讲述得是脱欧公投前三个月到脱欧公投当天,英国政坛关于将深远影响英国乃至全球政治走向的政治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这部电影主要告诉你不是你脱了,而是要告诉你到底是怎么脱的。但是,不了解英国历史的观众可能会对英国脱欧这个事件本身会有一些费解,所以小编我会从多个角度来给大家诠释脱欧这场闹剧以及《脱欧:无理之战》这部电影。

关于脱欧

要说脱欧,就必须从入欧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美交换了对世界的实际霸权,英国在十六世纪建立起来的整个殖民体系宣告分崩离析。这个时候,英国选择了加入欧盟,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来抵挡美国等政治力量,同时也取得欧洲这个当时还比较广泛的共同市场,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政治利益。另外,在二战后法国的实力大幅度削弱,德国被分割为东西德,英国仍然可以作为欧洲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存在来主导欧盟以成为与美苏抗衡的势力。但是,加入欧盟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百利无一害,欧盟同样有其“副作用”。欧盟同样会反制英国,比如欧洲的食品条例让许多英国食品从餐桌上消失;比如九十年代后期,东欧大量涌入的劳工,以低廉的劳动力大量挤兑英国劳工;再比如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的穆斯林和非洲裔移民进入英国,增加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是否脱欧就是摆在英国政治人物面前的一个“莎士比亚式”的问题。

请注意图上的立白

实际上,脱欧与不脱欧虽然各方意见不一,但是绝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公投议题,因为这个问题背后牵涉的范围实在太广,它本身甚至会影响到全球经济和政治,绝对不是不到万的英国人口投票可以解决的事。卷福在电影中也提到了这个观点:

“不管做什么决定,全民公投都绝对是最烂的方法。它会造成分裂,假装原本复杂的选择只是红或蓝,黑或白的二维选择。”

关于多米尼克·卡明斯

卷福所扮演的多米尼克·卡明斯是英国政坛中的政治怪才。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曾经在俄罗斯呆过三年,回国后组建一家政治咨询公司,为各种政治家组织选举。但是他也曾多次辞职或者退隐,原因是他无法接受“政客”们的无能和腐朽。他是“精英技术社会”的鼓吹者,有人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是更多人则认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在电影中,卡明斯确实是有一点神经质,比如他喜欢在仓库里办公,但是他同样博览群书且才华横溢,他甚至广泛应用了许多东方哲学思想和谋略在竞选之中。比如《孙子兵法》中的“九地篇”。比如,毛主席的迂回游击战策略。

孙子兵法游击战

虽然我没有见过真实的卡明斯,但是卷福对其的演绎还算是到位,很符合观众想象中孤僻怪才的模式。实际上,卷福对于这种神经质的角色,可以算是情有独钟。去年他还用神级演技主演了癫狂到死的《梅尔罗斯》。在这部戏里,卷福的表演大概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当然这主要是因为编剧给这个角色的时间不是太多,毕竟全片只有85分钟,而“事件性”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同样这也是很多观众对片中的卡明斯理解不够深入的原因。

我看过很多评论在讨论卡明斯的动机,他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甚至对权力也没有什么想法,那么他导演了这场“脱欧”大计,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在电影的最初,当脱欧派找到卡明斯说服他出山时,就已经透露给我们了。卡明斯是要用脱欧来对自己往日被政客背叛来进行一次性的清算。睿智如他,应该早就看出,不脱欧只是偶延残喘,脱欧却将面对谁也无法左右的局面。既然注定无法双赢,不如让失败来得彻底一点,让英国所有的政治家们为这个癫狂的决定来买单吧。

关于民意

电影中,卡明斯用另一种反传统的方法获得了最终选举的胜利,那就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进行预测以及选民数据挖掘。英国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之一。他们的选举制度绵延超过三百年,没有比英国人更懂选举,但是那只是传统的选举。在乔布斯发明了苹果手机后,世界犹如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人们的生活被束缚在这个屏幕不大于平方厘米,重量不超过克的方块之中。你以为你们是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你从来都不是,因为Facebook甚至会比你更早知道你已经“变了心”。

Facebook的大数据每天拥有20亿条动态信息,这意味着它每天拥有20亿个可以模拟的心理数据:你来自哪里,你喜欢什么,你有什么癖好,你的政治倾向,你的观点,你的性格,你的一切。当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时候,你就不可能,也无法再成为自己的主人。旧时代的选举是一张海报,一句口号,一条标语,你看过以后,可能无动于衷,也可能会心潮澎湃,但是最终会不会去投票,没有人知道,你自己也不知道。新时代的苍穹之下,计算机能够根据千千万万人的数据,定制千千万万条海报,它能直击你的内心,操纵你的动向。更为细思恐极的是,它们还会根据你的选择进行修正,直到你循规蹈矩,按照它们的想法踯躅或者前行。

因此,在电影中,卡明斯有了如此“利器”,再加上他出色的策划能力,仅仅一句:“3亿5千万英镑和土耳其”就完全撬动了英国民众的心理防线。“每周我们给欧盟三亿五千万英镑,让我们把这笔钱给国家健康服务!“,“土耳其加入欧盟将带来万移民!”这种谎言根本不需要验证,只需要稍微有一些知识就可以不攻自破,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脱欧派的选民去追究这些数字背后的真伪,对欧盟的厌恶之情早就超越理智占据了他们渐渐稀疏的头顶。说到民意,我更想引用《李狗嗨》中的名言来作为注脚:

写在最后的现实

卡明斯在电影的结尾为脱欧做了最后的盖棺定论:“这个国家以及整个西方世界都出现了系统故障,日薄西山,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我重置了这个系统。”

而我们要面对的现实是,当年脱欧公投胜利之后,保守党脱欧派即告分裂,两位领导人物鲍里斯和戈武发生内讧。这次戏剧般的内讧,造成了在卡梅伦宣布下台之后,英国的政治权力最后落入保守党留欧派特丽莎·梅的手上,这简直是最荒谬的事情。然而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们的梅姨不但没有接住,反而还想顺水摸鱼,乘反对党工党党魁科尔宾深陷党内危机之时,提前举行大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保守党惨败,失去下院多数席位,特丽莎·梅最后仅靠和不足10人的北爱尔兰统一党的支持勉强组阁,这也为之后的脱欧法案留下伏笔。就在刚刚过去的1月15日,英国现任首先特丽莎·梅的脱欧法案在英国下院被大比例否决。英国似乎再一次又回到了十字路口。脱欧、不脱欧,软脱欧、硬脱欧,各种“杂音”再次充斥于各种媒体之中。《脱欧:无理之战》的大戏已经落幕,而英国脱欧的现实闹剧却才刚刚开始。

就是这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卷福用自己的发际线告诉你脱还是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