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尼克国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俄罗斯一对多德俄关系将面临压力测试,俄英
TUhjnbcbe - 2025/2/8 18:25:00

俄罗斯一对多?德俄关系将面临压力测试,俄英吵起来了,美俄翻脸!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眼,年11月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的默克尔,今年就要卸任总理职务了,然而对德国经济极为有利的“北溪2号”项目,至今还差5%才能完工!

有着“铁娘子”之称的默克尔离开后,德国是否还能坚持“北溪2号”项目是德国的家务事,无需看美国脸色的底线呢?第一个消息,德俄关系将面临压力测试。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再声称,和美国有着许多相同价值观的德国和欧盟,不会与美国保持绝对的一致,但拜登和美国还是没有改变“叫停德国和俄罗斯正在建设的“北溪2号”项目”的立场。综合德国现在的处境来看,影响德俄关系的因素非常多。

一方面,正在伦敦参加七国集团外长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在伦敦与德国外长马斯举行双边会谈时,再一次表明美国总统拜登的态度,“北溪2号”项目应该被关停。这意味着,拜登给了德国两个选择,要么“牺牲”德国的经济利益,关停“北溪2号”项目;要么继续建设“北溪2号”项目,遭到白宫的“制裁”。

另一方面,默克尔即将卸任德国总理的职务。年掌权以来,默克尔既在德国“崛起”方面投入了不少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又在改善德国和俄罗斯关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德国绿党总理候选人安娜莱娜.巴尔伯克对俄强硬,公开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反对德国继续建设“北溪2号”项目的情况下,德国大选让德俄关系的走向增添了几分变数。

试问,用“制裁大棒”威胁德国的拜登,能不能成功利用德国的政治换届叫停“北溪2号”项目?有这种可能,但可能性不是很大。首先,“北溪2号”项目今年年底就要完工了,卸任德国总理的职务之前,默克尔一定会加速“北溪2号”项目的建设,保全自己的政治资产。

其次,德国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国家,不会因为担心被美国制裁,就放弃做自己想做、应该做的事情。在决定和俄罗斯建设“北溪2号”项目之前,既然德国知道会有这么一天,那么德国就会顶着来自美国的压力,继续建设对欧盟有利的“北溪2号”项目,“北溪2号”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指日可待。对希望美国被孤立的普京而言,德国坚称“去美元化”和建设“北溪2号”项目是德国的家务事,不需要看白宫脸色的做法,对俄罗斯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以将华盛顿失去“美元霸权”的时间提前。

第二个消息,俄英吵起来了。在伦敦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加拿大外交部长商鹏飞、德国外长马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意大利外交部长迪马约和特邀嘉宾韩国外交部长郑义溶举行外长会谈之前,英国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5月3日告诉记者:英国会在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上,提议共同建立一个“快速反驳机制”,来应对俄罗斯的虚假信息。

言外之意就是,英国会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联手,对付经常制造假新闻和进行虚假宣传的俄罗斯。作为回应,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你们(英国和美国)才是病入膏肓的国家,俄罗斯和英国、美国不一样;英国和美国当年就是通过编造伊拉克藏有化学武器,来为英国和美国“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作辩护;现在,美国和英国又想把散布“假消息”的罪责推给俄罗斯”。

谁也没有想到,30年过去了,俄罗斯在欧洲的处境依然堪忧,仍旧是一对多的局面,孤立无援。实际上,不是俄罗斯不愿意改善俄罗斯与美国、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而是美国和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不希望俄罗斯永远是其在欧洲的“劲敌”。战略上对俄罗斯进行“围堵”,经济上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就是为了削弱俄罗斯的实力。这意味着,在“美国主导世界的时代”没有结束之前,俄罗斯还要继续过苦日子。

第三个消息,美俄翻脸。美国驻俄罗斯使馆公布的信息显示,从今年5月12日起,建议签证即将到期的美国公民6月15日之前离开俄罗斯的美国驻俄罗斯使馆决定,不再向俄罗斯人发放非移民和非外交签证。这意味着,拜登政府驱逐俄罗斯外交官,对俄罗斯进行新一轮制裁,遭到普京的反制后,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

至于美俄关系恶化的原因,在这就不作过多的赘述了。一方面是认为俄罗斯在军事上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和挑战的拜登政府,还想让美国继续“主导世界”。另一方面是刚刚上任的拜登,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来阻止年开始抛售美债、大规模囤积黄金的俄罗斯“去美元化”,也只有保住“美元霸权”,美国才能继续“主导世界”。

这意味着,美国和俄罗斯除了围绕“北溪2号”项目进行博弈之外,还会围绕伊核问题、顿巴斯问题、“去美元化”等问题进行博弈!俄罗斯苦美久矣,为了给俄罗斯一个喘息的机会,普京除了会改善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让“北溪2号”项目顺利通气之外,普京还会想办法让早已盛极而衰的美国“倒下”!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大国较量已经正式开始,洞若观火的普京,相信俄罗斯一定能赢!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一对多德俄关系将面临压力测试,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