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你我由于短短一根线的牵引,让我们相识,相遇,相知,相惜,相恋。你让我相信原来络并非虚拟世界,原来它是如此的真实。
徐濠萦。图片来源:香港“明报”
络时代,特别容易流行“XX体”,最近流行的是“千万别报体”。时值高校招生季,很多大学生在络上都以“长者”的身份奉劝报志愿的考生,“千万别报什么什么专业”。他们针对高考填报志愿“现身说法”,一些年轻友“有图有真相”,在不同背景下手举一张大白纸,上面是用彩色记号笔统一格式手写的“血泪史”———千万别报某某专业,因为某某理由。就这样,“千万别报体”开始走红。漫画/勾犇陈方:络时代,特别容易流行XX体,最近流行的是千万别报体。时值高校招生季,很多大学生在络上都以长者的身份奉劝报志愿的考生,千万别报什么什么专业。他们针对高考填报志愿现身说法,一些年轻友有图有真相,在不同背景下手举一张大白纸,上面是用彩色记号笔统一格式手写的血泪史千万别报某某专业,因为某某理由。就这样,千万别报体开始走红。我们几位也算是过来人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规劝过身边的考生?或者,当年有没有被别人规劝过?李妍:第一次看新闻说有人劝高考生千万别报这样、千万别学那样,觉得挺奇怪,难道所有人都痛恨自己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吗?我当年还真没遇到过这种事情。妈妈是医生,她一直希望我学医,高考的时候,想让我去读*医。结果我眼睛不好,读*校不过关,才作罢。我有个同学,一直都想学新闻,当年为了分到文科哭了两个月也未能如愿,高考完毅然填报了新闻出版学,因为很多学校的新闻专业不招收理科生,只能报个相近的出版学。马想斌:千万别报体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是良心规劝。看到规劝江苏状元千万别报新闻专业后,很多媒体人都说这是业界良心。我考大学的时候,想报什么专业,都找了相关专业毕业或者就读的人去了解。得到的答复,并不是千万别报,而是分析这个专业究竟能学什么,或者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学好这门专业。但是自己大学毕业后,给老家邻居的小孩,还有表弟表妹作高考志愿咨询的时候,还真规劝过他们千万别报新闻专业。学点专业性的东西,回头去做新闻,可能更好。周东飞:先说说这个千万别报体,其实,这个现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轫于数年前的所谓不做X二代;第二个层次,是近来的几条新闻:劝说考生不要报考新闻专业,医生劝说考生不要坚持报考医学专业;第三个层次,才是这个千万别报体。应该说,这个千万别报体是社交络策划出来的一种娱乐活动。这么说,并不是要证明这种千万别报体的不真实,相反,它的一呼百应,恰恰反映了这背后的某种情绪积累。陈方:千万别报体也只有在现在这个社交络时代才能流行起来,以前也不是没有,只是不以这个形式出现,而且也不具规模。虽然说这里面有很多戏谑娱乐的成分,但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好事。因为大家正视的不仅仅是将来是否好就业,而且还在考虑这个专业的质量到底如何,能不能学到更多东西。马想斌:其实,一些理工科的千万别报体,只是一种对枯燥大学生活的渲染和调侃罢了。周东飞:千万别报首先应该当作娱乐来看。比方说,有则千万别报说,千万别报English,因为学英文就没汉字(汉子)。这样肯定就是逗大家一笑,根本谈不上什么指导建议。李妍:对于动辄劝学生千万别报这样,别报那样的做法,我不是很认同,现在的学生不容易有梦想,人家有个梦想,你又凭什么去掐灭呢?前两天我看到江苏省的状元被力劝不要报新闻,我想说凭什么啊,难道就是因为你觉得这个行业苦、累、收入低,就阻止别人的梦想吗?梦想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芭芭拉对儿子托尼有种强烈的控制欲,这在丈夫布鲁克斯和托尼女友私奔后愈演愈烈。此时,托尼发现其实自己喜欢男人,为了纠正儿子的性取向,芭芭拉雇佣美女来引诱托尼,未能如愿。心态扭曲的芭芭拉决定抛开一切伦理道德,逼着儿子和自己上床,忍无可忍的托尼最终把餐刀刺进了自己母亲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