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经历了一年过渡时期的英国将正式启动脱欧进程。
回到年,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引起全世界震惊,就连大部分英国人自己都没有料到,“脱欧”居然成真了。
而年,赶在脱欧生效之前,一部名为《脱欧:无理之战》上映,它将这场极具戏剧性的政治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摊开呈现在了观众面前——是的,“脱欧”并不是意外,而是精心策划操控的结果。操控者就是由高智商专业户“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脱欧派”竞选组织VoteLeave的首席总监多米尼克·卡明斯。
要知道,脱欧在英国是一个反复被议论的遗留问题。脱欧派此前已运作二十多年,一点浪花都没激起。直到公投前的民调都显示,绝大多数民众,还是支持留在欧洲。甚至时任首相卡梅伦提出公投,也是为了赢得年的大选,他知道,脱欧对英国人并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脱欧派亟需一个打破僵局的“异类”,而卡明斯正合适。
卡明斯曾担任英国教育部顾问,是浸淫政坛多年的老手,也是一个异类:他聪明、睿智,懂得如何操纵人心。本来已退出政坛的卡明斯,被劝出山后,只想用“赢得游戏”来证明自己,而不在乎脱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即使这样的后果他心知肚明。
卡明斯的套路,堪称一场经典的“舆论战”。
第一步就是厘清“受众”。选民有三种类型:“脱欧派”、“留欧派”,和搞不清楚状况的吃瓜群众。卡明斯洞悉到,竞选的制胜关键,并不在于从对方阵营里拉人,而是得到“中立选民”的支持——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听不懂复杂的术语,只在乎工作稳定不稳定、医疗福利能不能更完善——这些普通人,或者说生活中有种种并不如意的人,才是真正可以主导投票走向的人。
而针对这群人,卡明斯想了句直戳其G点的标语:TakeBackControl——夺回控制权。他还让自己的团队反复向选民强调两个词:“3亿5千万英镑”和“土耳其”——前者对应的是英国每周给欧盟3亿5千万英镑(当然这是虚假信息),另一个则代表着移民问题,卡明斯一方的宣传册上赫然写着:7千万土耳其人将来到英国,但实际上,整个土耳其的人口就是7千万——在繁多的信息面前,民众往往选择更具煽动性的信息,即使它们并不可信,也会对无聊、乏味的真新闻视若不见。
最后,卡明斯还利用了科技的力量。他直接找公司开发了一种软件——将个人的脸书和推特账户,与选民手册、投票预测、拉票情况相结合,通过算法为他们量身定制宣传信息。
总之,脱欧派给了英国民众一个情绪的发泄口,让脱欧公投这一本是为了“给这个国家的民众,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的行为,变成一场非理性的民粹狂欢,但脱欧派却没有,也无法给出让英国变得更好的实际解决方案。
终于,公投的前几天,一名在任国会议员遇刺,让整件事情沾上了鲜血。
电影截取了不少真实影像,比如最经典的一幕——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公投后直接宣布辞职。他说完后一转身,一边走回家,一路吹着口哨。这个最初提出脱欧公投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而摆出这样的姿态,是事了拂衣去,还是故作镇定,无人知道。我们只看到,这个国家在公投之后,留下了更难收拾的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