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赵秀凤,中国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能源英语研究会会长、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副会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能源电力翻译与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体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话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国ESP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话语研究、多模态研究、认知诗学(文体学)、认知语言学。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项目4项,主持北京市教改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高级别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摘要
能源人文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以人文主义视角和方法论,对能源实践领域中关乎人的所有活动及相关关系展开研究。能源人文致力于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通过批评和分析能源在历史、哲学、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书写再现,敦促人们重新审视化石能源对现代文明形态的塑造、对气候变化等“人类世”现象的直接影响,呼吁人们摆脱能源现实主义、能源技术主义及新自由主义迷思,在认识论和本体论意义上重构人与能源资源之间的关系,构想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未来。能源人文从新的维度审视能源之于人的主体性、之于人类社会和人类未来的作用和功能,既弥补了人文学中能源缺席的遗憾,又填补了能源科学研究中人文主义不在场的缺陷,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虽然能源人文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其影响力在不断攀升,相信其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超学科意义的“能源人文学”。
一
引言
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极端天气频发、物种灭绝率提升、土壤板结、水土流失、森林面积锐减等各类生态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不争事实,全球环境危机是人类必须应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人们被迫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匡正人类行为,减少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是基本共识,但是,如何保护和修复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领域的学者遵循不同的研究路径寻求答案。其中,由生态学孕育发展起来的各类研究如生态文学批评、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文化学、生态语言学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各研究领域的显学。虽然具体研究路径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大致都可以归于环境人文学(EnvironmentalHumanities)。该类研究从人文和社会科学视角探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