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一年的医疗援外活动已走到终点,又到了跟朋友们道别的时候了。
一年前出征时的情形记忆犹新,那时的各种新鲜、好奇、担忧和疑惑,我们都已一一用行动找到了诠释。
过去的一年,虽然远隔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但我们从未感到孤单。祖国亲人的支持、同事的关爱、还有卫健委和单位大后方,给予了我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信心。
在这个小岛国,我欣慰于能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病人带来了希望,更为能在此留下我们真挚的笑容、辛勤的汗水、优质的医疗服务而感到自豪!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多米尼克卫生部为中国援多医疗队的离任而举行的欢送会暨嘉奖仪式上,当我收获了首席医疗官(ChiefMedicalOfficer,CMO)对我工作上的句句赞美,我觉得这一年所付出的艰苦都是值得的。
嘉奖仪式全程
这一年的医疗援外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多米尼克卫生部对我工作的肯定、病人对中国医疗队良好的口碑,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骄傲,我终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这次援外任务。
多米尼克卫生部常秘颁奖
CMO说:“感谢你对这片土地的恩泽”。质朴的话语中饱含感恩之情。是的,因为你们,我也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
CMO还说:“很高兴看到你即将回归你的家庭和祖国,但我们也很伤心,因为要跟你告别了”。这也是我此刻的心情啊。
医疗队与多米尼克卫生部CMO合影
医疗队与多米尼克卫生部常秘合影
医院院长合影
医者大爱,搭建了中多两国友谊的桥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使希望的火种在多米尼克大地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多米尼克是个遥远的国度,延续着欧美的社会体制。其与中国不同的工作方式、生活节奏、文化差异以及具有浓重地方口音的英语语言,使我们援多医疗队工作的开展充满着挑战。
然而,医院肿瘤科的同事们对中国医生非常友好,一见如故,使我很快便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护长还是个热心肠的人,在我因登革热疫情而被感染生病住院时前来看望,在我们春节回国探亲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时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安全。
肿瘤科护长
我们并肩作战,把肿瘤科建设得越来越好,利用这里有限的医疗条件,收治一批又一批病人。治疗成功了,我们一起欢呼;治疗失败了,我们一起感叹。
与其说是医疗援助,不如说是文化交流。我们对他们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发现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分级诊疗,预约就诊,医患和谐相处,工作井井有条。
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同事们对我即将离开很是不舍。他们偷偷地为我准备了一个告别Party,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在聚会上,每个人都说几句暖暖的话,让我很感动。
肿瘤科的FarewellParty
这种跨越种族、地域、文化差异的友谊在告别晚宴上的一声声Cheers中得到升华。
几个科室的FarewellDinner
眼科主任家中的FarewellDinner
获赠多米尼克“国鸟”
我们能顺利完成援外任务,还离不开中国驻多米尼克大使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医疗队在多米尼克的主管领导——中国驻多大使馆经商处负责人王全火同志,无论工作上或生活上,事无巨细,给予我们极大的关心和帮助。
在大使馆为医疗队举行的送行宴会上,卢坤大使充分肯定医疗队在多米尼克的工作。他指出,医疗队在此做了许多创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尽最大努力改善了这里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达到预期效果,多米尼克各方都很满意,这种援助方式可以延续下去。感谢使馆为医疗队所做的一切。
送行会上使馆领导与医疗队合影
俗话说:“在家百日好,出门事事难”。在过去一年,我们的确遇到不少困难,而最终能冲云破雾,顺利前行,还有赖于这里的各大中资机构和华人华侨的支持和帮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祝你们在这个小岛各自珍重,幸福安康。
中资机构为医疗队送行
如果问我在这一年的援外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一定说是友谊。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友谊之光大放异彩。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终生受用。
我们要走了,生活轨迹在此又要拐个弯,竟有点不舍,舍不得这里的阳光空气,山山水水,还有善良友好的中外友人。
然而,聚散终有时,我们归期已至,真的要走了,有缘再会。
多米尼克,再见!
延伸阅读:
中肿医生援外纪实(1)——出征
中肿医生援外纪实(2)——受援国多米尼克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中肿医生援外纪实(3)——